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如何推动现代化建设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来源:咸宁日报编辑部 时间:2022-12-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立足大局全局,明确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咸宁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地做事。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就是“做正确的事”。

这是省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赋予咸宁的重大政治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这是继省委决定加快发展武汉都市圈后对咸宁在都市圈中的具体定位,是赋予咸宁“千钧之重”的政治责任、“千金之富”的价值内涵、“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对咸宁的信任和期望。我们必须站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高度,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切实把省委交给我们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这是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咸宁形态的实践探索。1820年,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花园城市这一概念。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正式从规划的角度,提出“田园城市”,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考察时要求成都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打造新的增长极。后来,总书记又对公园城市进行了解读,强调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是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我们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务实、持久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让人们在城市中“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进园”,从而塑造新时代城市竞争新优势。
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生产要素集约化和业态多样化的社会有机体。城市的发展和演进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由人类生存发展、追求美好生活内在驱动的,尤其是工业文明催生了现代城市文明,满足了人类追求舒适、幸福、自由、文明的内在需求。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前,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美不美”。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大自然在城市中有机生长,让城市在大自然中科学发展,让人民在城市和大自然中幸福生活,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如何理解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准确把握的。

从字面上看:“武汉都市圈”,这是限定范围和方位,不是全国范围,主要是立足咸宁特色优势,在武汉都市圈内打造。“自然生态”,不是花大价钱建设一种人为非自然的、违反自然规律的生态,而是要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和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统筹”要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里面建一堆公园、搞人造景观,而是将咸宁9861平方公里的整个市域建成一个大公园。
从内涵上看:核心是“三新三高”,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咸宁形态。
从外延上理解: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五位一体”的总体目标,实质上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咸宁。
从优势上看,咸宁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一是自然生态优良。这是咸宁最大特色和比较优势。咸宁水面面积接近10%,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是中国桂花之乡、温泉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特别是森林覆盖率53.01%,稳居武汉都市圈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前列。二是城市规模适中。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含县市区)面积163.33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按“小巧、精致、灵秀”的特质建设。三是产业选择较好。咸宁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发展不够充分,重化工污染少,转型发展包袱较轻。四是谋划推进较早。市委、市政府从2016年就谋划建设公园城市,2019年制定颁布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作为武汉都市圈的生态“优等生”,只要我们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强,就一定能把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从愿景变成风景。

俗话说,“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选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确保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正确地做事”。

要把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借势提升咸宁发展能级。一个地方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关键处就那么几步,机遇把握得好,就可能占据主动、跨越发展;把握不好,很可能错失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武汉都市圈未来将是一个人口规模超3000万的统一市场圈和生产生活圈,也将是一个GDP超6万亿的经济发展圈和产业辐射圈。目前,咸宁在武汉就业包括居住的人口有25万左右,咸宁40%的农副产品销往武汉,2021年武汉游客来咸旅游558万人次,占市外游客总数的31%。对咸宁来说,发展武汉都市圈是最大、最现实的机遇。我们要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担负起个性化功能,借势做大经济总量、做优质量。
要把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强化公园城市的内部支撑。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与之最匹配的产业就是大健康产业。要坚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集中精力打造“医、药、养、健、游、护”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产业都不要了。咸宁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曾立下汗马功劳,有些仍然是我们的当家产业,要围绕种好“产业树”,积极引导现有产业和企业向大健康产业转产转型转向,确保当下过得去、长远过得好。
要把良好自然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标兵。生态是咸宁的最大优势和立市之本,也是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系统抓好生态保护、建设和利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做好“水”的综合利用文章,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倾力打造武汉“后花园”和武汉都市圈生态标兵。

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牵引工程,推动城市品质和财富整体增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内在要求。要树牢“千年城市”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以中国桂花城建设为标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打造绿色、宜居、韧性、智慧、人文、共享、善治的现代化城市。要按照“一人一片、一天一事、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工作要求,推动全市、全员、全域、全时共创文明城市,实现文明整体、全面、持续、自主提升。

怕慢,就怕站;不怕难,就怕乱。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一定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厘清方方面面的逻辑联系,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处理好咸宁与武汉都市圈的关系。咸宁与武汉都市圈的关系,核心还是与武汉的关系。咸宁与武汉的关系,形象地说就是“配角”与“主角”的关系。我们要坚持依托武汉、借势武汉、融入武汉、服务武汉,加快打造武汉功能拓展重要承载区和产业转移新高地,借势借力解决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说到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得要,缺一不可。一方面,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厚植生态本底,提升生态质量,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文化体育产业等绿色生态经济,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是全域概念,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要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双向互动,不是城市干干净净、农村一片狼藉,必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处理好外部形态与内部支撑的关系。就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而言,公园城市是外部形态,产业是内在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是“面子”,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里子”;基础设施是硬件,公共服务和市民文明素质是软件。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外在内在一起推、面子里子一起做、硬件软件一起抓,做到内部与外部相互协调、相互匹配。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聚焦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化武咸同城发展、建设中国桂花城、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人接着一人干,用小事成就大事、用小我成就大我、用今天成就明天。
推动咸宁现代化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轻轻松松,需要想尽千方百计、克服千难万险、付出千辛万苦、发动千军万马、走好千里之行。只要我们以“将军不下马、继续奔前程”的奋斗姿态和“深实严细久”的工作标准,苦干、实干加巧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一步一步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