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情洒驻村不言苦-通山县国土资源局干部陈世典

来源:咸宁市国土资源局 时间:2014-04-04

  【陈世典同志主要事迹简介】

     陈世典,1968年12月生,湖北通山县人,1986年3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通山县国土资源局副科级干部。自2010年3月开始,他先后在通山县最偏远的山村——洪港镇盘田村、西坑村从事驻村工作。5年来,他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为驻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忠诚与热情。先后争取资金200余万元,为驻村修通公路16公里,兴建油茶基地400亩。特别是为西坑村建设占地16亩的楠竹加工产业园,年产值600余万元,使该村成了全县集体经济的“首富村”。他先后慰问困难家庭300余户,帮助村民解决困难15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180余起,为贫困家庭解决帮扶资金15万元。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县“三万”活动先进个人、优秀驻村干部。

   

  情洒驻村不言苦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陈世典,是来自通山县国土资源局的一位普通党员。自2010年开始,我的工作一切听从局党委安排,先后在洪港镇盘田村、西坑村从事驻村工作。在驻村5年时间里,我虽没有舍生忘死的壮举,没有惊天撼地的豪言,但却有对驻村工作的无限忠诚,有对贫困山村的满腔赤诚,有对农民群众的一片挚爱,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不怕苦累,不图名利,为驻点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忠诚与热情。

  一、走村串户,深情融入偏远山村

  受局党委安排,2010至2011年,我在洪港镇盘田村驻村2年。之后又到西坑村驻村至今。洪港镇与江西武宁交界,盘田、西坑两个村都是通山县内交通极偏僻林区村,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十分艰苦,但我从不后悔更无怨言。

  由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没有抓好农村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斩新课题。但我并没有退缩,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把工作切入点首先放在摸清村情上。于是,每到一个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村干部一道走访农户。由于山高坡陡,农户居住非常分散,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步行山路逐家逐户踏访。漫长的山路,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饿了就在农户家中搭伙,累了就在山坡路上就地休息一会儿,一个村往往要走几天才能走完。通过走访,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除了交通不方便以外,还有村里没有支柱产业,群众发展经济观念十分滞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到有些群众至今住的土坯房,连最简单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真正彻夜不眠,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转变群众观念,破解群众经济发展难题,真心实意地帮助当地群众寻求脱贫致富的门路。

  要想富,先修路。洪港镇盘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山上的楠竹。由于山高路远,村民们运输楠竹极为不便,严重地制约了当地楠竹产业的发展。于是,我与村委班子成员多次上山进行实地勘察,拿出可行性报告,然后多次跑部门,找领导,出点子,想主意,争取扶贫项目资金30余万元,其中县局投入资金8万元,于2010年修通了通往竹林的14公里公路,使全体村民告别了肩扛背驼楠竹的历史。由于修通了公路,全村每户家庭仅此一项年节约人力成本3000元以上,不少家庭纷纷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年收入最高的达5万余元。到西坑驻村后,我又积极向上争取扶贫项目,修通了西坑口至杨林水泥公路2.3公里,并修复河堤护坡200米,建成了休闲娱乐广场,既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为民办事,真情播进群众心田

  作为一名国土干部,保护耕地是首要之责。每驻一个村,我都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宣传国土资源管法律法规,使驻村群众自觉遵规守法,有序建房,从没发生过一起违法占地建房行为。同时,我还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抓好村庄的环境整治,保护好绿水青山。

  2011年,驻西坑村后,针对当地群众“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现象,我利用晚上和中午休息时间走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实行家禽家畜圈养,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并带领村民对村道两旁、村庄周围、水塘周边和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万元,启动零散住房整体搬迁工程,为驻点村建好大垃圾池2个,垃圾点30多个,垃圾桶180只,配备垃圾车1部、司机1名、保洁员3名,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建起村民健身小广场1个、公厕1个。如今,西坑村的环境优美,成为全县有名的生态文明村,并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吸引县内外乡镇、村组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作为驻村干部,必须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好事。为此,我总是随身带着民情日记本,对于群众反映的事情都认真记在本子上,尽量争取件件都有落实,凡是因客观条件不能落实的,我都要上门说明原因。小到办理准生证、残疾证,申请贷款、调解邻里纠纷,大到省城看病、建房等等,我都尽力帮忙解决。驻村几年来,我的足迹走遍了驻村每个家庭,先后慰问困难家庭300余户,帮助村民解决困难15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18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为贫困家庭解决帮扶资金15万元。在西坑驻村期间,通过局领导为该村联系申报涉农项目3个,总值达180余万元,为村经济发展争取贷款80余万元,为全村70户困难群众解决帮扶资金4.5万元。今年3月,在局领导重视下,局机关50名党员对50户困难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并送去春耕生产资金1.5万元,为他们解决了春耕生产资金难题。

  为了驻村群众,我常年住在村组,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在县城的家反而成了偶尔歇脚的旅馆。

  三、强村富民,痴情换来百姓安康

  开展驻村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强村富民。为此,我把增强村组经济实力作为驻村工作的又一重点。

  2012年,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得知西坑村海拔600多米高的大城林场可开发成油茶基地。随即,我向局领导汇报争取上级国土部门申报低丘岗改造项目,获批项目面积309亩,后又通过迁村腾地93亩,共完成油茶基地400余亩。

  在油茶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每天要深入到离村7公里外的施工现场督查、跟班作业,亲眼看看工程进展情况,当场解决实际困难,哪怕在外出差也不忘打电话询问工程进度。基地建好后,我又遵照广大群众的意愿,指导西坑村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推动油茶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提高油茶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目前,400余亩油茶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农户把油茶基地统一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由油茶合作社雇请入股茶农负责油茶基地的经营管理,所得收益依股份进行分配。今年,县局筹集资金10万元,用于油茶幼苗栽种,油茶基地现已初具规模。3年后,油茶基地将成林挂果,年创收预计达100余万元。

  发展村组企业,是增强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2012年在我局扶持下,西坑村通过兴办集体企业,建起面积16亩的楠竹加工产业园,完成投资300万元,园区实现了“三通一平”,建厂房1500平方米,购置机械设备并于2013年底正式投产运营。为促进园区发展,我经常与村委班子成员一道深入企业,围绕如何做大做强企业,盘活资金,攻克技术难关,扩大销路进行大量调查,在掌握具体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今年产业园预计可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利税过百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0万元,成全为县集体经济的“首富村”。

  爱在山乡终无悔,情洒驻村不言苦。这些年,我感受到驻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只有认真才能做得好,只有细致才能做得周到;只有深入了解群众,与群众密切联系,才能取得工作成效;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才能赢得民心。这些年,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可喜的回报,盘田村群众自发给县国土局送来了“三万惠民送温暧,国土情系盘田村”的牌匾,西坑村先后获得湖北省“生态宜居村”,湖北省“卫生村”,全县“红旗村”、“工作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县“三万”活动先进个人、优秀驻村干部等。

  驻村这些年,这其中的坎坷与酸苦,这其中的欣慰与启迪,是短短几分钟说不尽道不完的。感谢领导给了我与大家交流的宝贵机会。这些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只有心中有群众,才能在工作中乐于奉献、追求卓越;只有把村民当亲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尽管我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但我将一如既往地将全部的情洒在驻村、将全部的爱洒在农户,为山区群众奉献自己的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