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第1期 优化空间布局 转换发展动能

来源: 时间:2018-11-15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我市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咸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省委、省政府交办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文章为抓手,深入谋划“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三大产业,以产业发展指导城市建设,着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以此为契机,市城乡规划局牵头编制了《咸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一城十区二十景”为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适应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目前,该规划已经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核通过,现进行全面解读:


优化空间布局 转换发展动能

——咸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李 光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转型关键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城市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7年,湖北省委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咸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思路。与此相适应,结合咸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咸宁城市发展要在战略、理念、功能、特色上做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一、以新战略开启城市美好未来

在城市发展路径上,突出依山拥湖面江同城”。2010版总规实施以来,咸宁由“临山簇林”时代迈向“拥湖面江”时代,未来咸宁将按照“依大山、入大湖、抵长江、通武汉”的发展路径同步实施武咸同城发展战略。

在城市发展方向上,突出“北上东进西展”。以老城区为核心,沿桂乡大道、通江大道和武咸快速路布局产业向北拓展城市空间,沿咸宁大道向西发展旅游产业,突出生态环境特色优势,打造城市绿环,强化与武汉高新和咸嘉新城的产业对接,形成外围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

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突出“老城:补齐短板、功能疏散;新区:动能转换,产业主导”,老城区以旧城更新为契机,在补齐自身短板(教育、医疗、体育、公园等)的同时,有序引导商业服务功能往新区转移;新区寻求由量变转为质变的动能转换,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以产业主导带动新区的建设发展。

二、以新思路绘就城市发展蓝图

一张蓝图: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咸宁市的发展从“五城一区”到“六城三区”再到现在的“一城十区”,新的城市空间结构既是对以往的发展思路延续,又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

两个方向:在发展方向上明确“北拓、西展”两大战略

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发展,主城区主要实现向北拓展城市空间,全面对接武汉;向西延伸打通旅游轴线,促进中心城区旅游体系、市域西南旅游体系与幕阜山旅游带连片发展。

三个统筹:在发展过程中确保“区域、城乡、市区”统筹带动、协调发展

区域统筹:以均衡发展和新经济增长为基础构建咸宁主城区—咸安区—嘉鱼县三方区域统筹发展,注重区域资源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城乡统筹:统筹城区主城与郊区乡镇协同发展,以主城发展支持乡镇新区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市区统筹:咸宁市主城区发展与咸安区建设通过系统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互相服务,实现市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共享双赢

四个突出:在发展空间上突出主城、产业、功能、生态四大要素

突出主城:以咸安、温泉老城区为依托,彰显主城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地位,全面发展其综合服务功能。

突出产业:以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联动升级发展,突出三大产业(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通过城区八大产业区集聚分工协作,突出咸宁产业发展特色。

突出功能:以主城综合服务功能为核心,引领各个功能区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有序、科学合理的区域功能分工协作体制,推动城市绿色健康发展。

突出绿色: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的自然优势,以五大生态发展区突出咸宁生态特色,建设中国中部绿心。


三、以新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以“一城十区”为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

建设一个主城:咸宁宜居主城

依托温泉、永安两个组团,结合高新区、凤凰工业园“退二进三”及部分城市功能疏散转移,向东拓展至桂花天街、向西拓展至三八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通过棚户区改造,结合城市“双修”,系统解决居民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使得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通畅、功能更完善、服务更齐备、城市更宜居。

打造十个功能区块

1、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以联投梓山湖为基础,沿斧头湖南岸规划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定位为区域大健康产业示范推广区、实验体验区,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健康医疗、休闲养老、健康培训、养老地产等产业,建设“养生小镇、爱情小镇、双J小镇、集装箱小镇”等特色小镇群。

2、滨湖大文化产业示范区:以桂乡大道两侧沿斧头湖南岸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定位为区域服务配套基地、高校联合发展基地、区域文化产业示范、武咸融合发展示范,重点发展滨水休闲、总部经济、创新产业、研学基地、综合服务等产业,采取田园城市、滨水城市发展模式。

3、大洲湖湿地生态示范区:以大洲湖退田还湖,解决城市防洪安全为契机,依托河背特大桥两侧区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定位为城市湿地示范区、园林园艺展示区、城市门户景观集中体验区,重点发展城市会展、园林园艺等产业,采取“生态+”发展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10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沿湖修建绿道和滨水风光带,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

4、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向阳湖镇为中心,规划用地面积约79平方公里,定位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综合示范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采取田园综合体、农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5、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横沟新城为中心,依托工业园建成区及横沟桥镇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定位为咸宁市城市副中心、高新产业示范区、创新产业聚集区、产城一体示范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军民融合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新技术综合产业、金融信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采取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6、咸安经济开发区:沿通江大道两侧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定位为区级经济发展区、老城功能疏散区、乡镇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竹产业、精密模具等产业,采取产城一体、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7、森林温泉大旅游产业示范区:依托潜山、王山寨、孝子山、双龙山等西南森林片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94平方公里,定位为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重点发展温泉度假、温泉养生、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采取森林公园+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8、金桂湖国际低碳示范区:依托南川水库(金桂湖)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低碳生活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端商务、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产业,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9、咸嘉临江产业区:依托渡普、潘湾两镇区域,建设武汉新港咸宁港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定位为临江经济先行区、区域经济发展桥头堡、飞地经济试验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关检疫、综合报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采取“港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为城市通江达海创造条件,为城市未来谋划更大发展空间。

10、武咸协同发展区:位于咸宁与江夏交界处,依托贺胜桥镇余花片区发展,规划用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是武汉产业转移预留发展空间,城市战略发展留白区域。

四、以新动能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六镇六园八景”为载体,打造我市新的“二十景区”。

打造“六个特色小镇”

1、贺胜桥金鸡小镇:以私募股权投资为主导,建设华中基金小镇,以传统美食为特色,打造鸡汤小镇,带动梓山湖特色小镇群同步发展;

2、向阳湖名人文化小镇:结合向阳湖湖鲜文化和名人文化,打造文史农旅结合的新型特色小镇;

3、汀泗桥北伐文化小镇:结合汀泗桥红色革命文化和历史街区打造历史文化小镇;

4、桂花小镇:依托当地丰富桂花资源,打造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桂花特色小镇。

5、际华冰雪体育小镇:依托际华集团开发建设,围绕环境地势打造特色冰雪体育小镇。

6、温泉康养小镇:结合咸宁温泉品牌,以温泉疗养为依托打造疗养小镇。

建设“六大城市公园”

1、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托斧头湖南岸湿地建设集生态修复、自然保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双龙山、孝子山森林公园:结合双龙山、孝子山山体资源,通过紫藤花廊、森林慢道系统的建设,打造西部城市森林公园;

3、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完善森林公园休闲运动等功能,建设集户外运动、野外拓展、绿色养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4、城市中心公园:完成十六潭的后期建设,建设东部入口,完善城市中心公园综合功能。

5、黑山郊野运动公园:以现状黑山越野汽车公园为依托,全面打造郊区运动公园综合服务功能。

6、长岭农业生态公园:结合智敏果园和长岭农业生态项目打造城市郊野公园。

创建“八个4A级景区”

暨两湖连通世界滨水旅游景区、相山书院景区桂月文化景区、太乙道教文化景区、131军旅小镇景区、大幕山东源花谷景区、星星竹海景区、大洲湖湿地生态景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咸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我们规划部门要紧抓“一城十区二十景”区域建设与管理,为咸宁“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建设推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