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3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231/2025-18166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咸宁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予以公开                                                                                A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3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咸宁市委会、贺念春委员

民建咸宁市委会和贺念春委员提出的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3提案《关于深入推广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对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相关建议对于促进我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具有指导意义。我局对照相关建议,结合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单位会办意见,认真做好建议落实并力求取得实效,先后组织开展了成果汇交、数据更新、应用推广、安全检查等相关工作,持续放大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我市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一、强化汇交共享

一是推进基础测绘成果汇交。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赋予的法定职责,着力推动全市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汇交共享,通过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并开展多元数据融合,持续丰富时空数据库。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汇交工作的通知》,系统收集全市各测绘项目出资主体和测绘资质单位的基础测绘成果,构建起“日常成果季度汇交,重点项目实时汇交”的成果汇交体系。经整理,已形成涵盖测绘基准、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与地图制图、基础地理信息、重大工程测量5大类共计10721项的测绘成果目录清单,有力统筹协调了全市基础测绘项目的实施。二是做好基础测绘成果共享。丰富基础测绘成果共享路径,提供数据线下服务、在线共享交换和中台支撑服务三种服务模式测绘成果,广泛服务于武警、水利、城管、农业、林业、发改、环保等多个行业部门,打开了时空信息服务新格局。自2018年实施测绘成果共享以来,累计提供线下共享服务164次,共享面积约65.95万平方公里。建立的军地共享机制和多部门协作机制,横向辐射各委办局,为重点工程、重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场景及分析支撑。同时,通过建立的在线共享通道,测绘成果已累计提供共享服务3万多次,广泛服务于风险普查、防汛防灾、物流配送、划片招生、市政设施等多行业,积极带动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多领域数字化改革,为咸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动数据更新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保障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数据持续“鲜活”的需求,经市政府同意并落实经费组织开展市本级测绘地理信息更新工作。主要做法:一是精准识别变化区域。结合市级卫星中心建设,利用0.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变化区域精准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二是划定更新单元。结合路网、自然山体情况,将城区划定为近140个2-3平方公里网格,实施区块更新,便于无人机作业,提升工作效率。三是聚焦核心内容。对规划中心城区范围342平方公里内实景三维模型、0.1米精度数字正射影像、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测绘成果进行系统性更新。四是创新融合应用场景。利用无人机支撑自然资源日常管理工作,推行无人机“云踏勘”,实时调度项目现场,辅助行政审批。开展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监测,自动巡航拍照对比,跟踪项目建设达产进度。目前0.1米精度数字正射影像采集制作正在实施,预计10月份完成基础测绘成果更新任务。

三、深化应用推广

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应用力度,多渠道推广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一是拓展部门服务近期积极对接市城管委、市交通局应用需求,通过签订共享协议,拉通数据访问专线方式与其建立起数据共享通道。同时开展上门培训,讲解培训平台操作,推广建设成果,进一步拓宽平台的应用领域。目前平台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开展重大项目决策和项目选址的技术支撑平台。二是提升服务能力。紧扣“数公基”及天地图·咸宁建设相关要求,会同市政数局将“新一代天地图省级试点”纳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二期建设内容,拓展地理空间数据应用场景,着力解决互联网端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数据资源联动更新不及时、专题数据融合不够、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支撑智慧城市、公众出行等政企民多场景应用,相关工作预计9月底前完成。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撰写的《我市创新时空信息共享通道助推高质量发展》在市委改革办《改革简报》(2025第1期)刊发,《打造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空间支点》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发表,宣传推广我市统筹开展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和实景三维建设,搭建数字空间治理时空基底的经验做法。

四、探索数据资产化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有序流通交易离不开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确权登记、加工处理、流通交易、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这些基础制度对于明确可流通交易范围、增加数据供应流通性,减少数据交易制度性成本等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目前,国家相关基础性制度正在陆续制定,数据确权、估值和交易工作仍处于摸索、探索阶段。近期市政数局印发《关于征求〈咸宁市公共数据资源资产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拟开展数据资源清查盘点、分类登记、汇聚治理、开发利用、进账入表、流通交易等重点工作试点,推动数据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据资产。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我局将与市政数局密切配合,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典型案例。

五、做好安全保密管理

保障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在建设、管理、服务和应用全过程的安全,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体系与多维度防护措施。在数据安全方面,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安全管理;服务过程中实行数据分级展示,采用国家认可的保密处理技术保护敏感矢量数据机密性,应用商用密码技术保障栅格位置信息机密性及图片完整性;通过平台访问控制减少直接数据操作,并建立专网专线满足武警、环保等部门的特殊需求。在网络安全方面,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和指导规范实行整体保护、综合防控原则,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支撑数据管理与服务。在软件安全方面,在确保安全稳定前提下,加强数据管理、服务应用等关键软件的国产化,采用国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兼容国产服务器,实现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自主可控。在平台管理安全方面,建立全流程日志记录与分析能力,监控用户访问时间、IP、行为及平台功能服务使用情况;实施统一加密用户认证,并通过精细化的数据、服务、功能权限设置,确保用户在约束范围内安全使用平台资源。

六、下步计划

结合提案人协商座谈建议,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常态更新、部门共享、应用服务等工作,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需求挖掘和应用生态培育,激发应用潜能,深化应用拓展,为更多领域更多行业赋能提供有力支撑。



                                                                咸宁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202578